我们该做些什么?
我们该做些什么?
——汶川地震后的反思
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刘 飞
5••12地震,虽已过去近一个月,但那份伤痛,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减轻,那一个个被埋在废墟下,压得变了形的小小身躯,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中,久久挥之不去。这些伤痛、悲惨的画面似乎在告诫着国人,面对突发的灾害,我们该怎么做?尤其,我们这些人防教师该怎么做?
一、将人防教育深入人心,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。
现在的学校对人防教育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是,只做课堂传授,不做实践训练,从而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,无法和实践相结合,最终导致灾害来临时出现束手无策、训练不利。只有将人防教育深入人心,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统一,才能更好的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
近日,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“地震中最牛的校长事迹”是对这一观点最有力的证明。四川安县桑枣中学紧邻北川,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创,但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,地震发生后,全校2200多名学生、上百名老师,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,全部冲到操场,以班级为组织站好,用时1分36秒,无一伤亡,创造了一大奇迹。桑枣中学校长叫叶志平,是四川省优秀校长,他担任校领导后,下决心花40万元将造价才16万元的一栋“豆腐渣”实验教学楼进行了彻底的加固,消除了隐患;更为主要的是,从2005年开始,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,工作做得非常仔细,每个班的疏散路线、楼梯的使用、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、到操场上的站立位置等,都事先固定好,力求快而不乱,井然有序。
表面看来,这种奇迹的产生似乎是偶然,其实带着必然性!
第一、强烈的责任心让叶校长自始至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看得高于一切。对新建的楼,他不放心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面,认为只贴一下不行,他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都打四个孔,然后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,再粘好。
第二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。这种作风不仅体现在对危房实验楼的加固修缮中,更体现在组织紧急疏散演习中。叶校长严格要求,每次演习都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一步不漏地进行。而且将此当作一项重大的常规工作,坚持不懈地每学期做一次,而且一做就是四年。
第三、有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。作为一校之长,叶校长没有只抓学生的应试教育,而是更注重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。因为他深知,每一个学生最终都是要走上社会的,“适者生存,优胜劣汰”,社会生存教育(包括了学生人格价值的教育、情感的教育以及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)才是学生的终极教育, 其中就包含了强烈的避险意识。所以,在5.12这次特大地震中,叶校长领导的桑枣中学2000多名学生无一伤亡,的确是一个奇迹,这个奇迹的创造是必然的!
二、做好次生灾害的预防和教育工作。
由于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而随之造成的诸如地震火灾、水灾、毒气泄漏与扩散、爆炸、放射性污染、海啸、滑坡、泥石流等灾害,称为地震次生灾害。由次生灾害引起的或因抗震防灾体制不健全,人们防灾意识淡薄、造成社会恐慌动乱,缺乏相对知识的人们,往往忽略了次生灾害的防范工作。使震灾加重让次生灾害转变为三次灾害。我们教师要利用学校课堂的有利条件,向学生讲清次生灾害的危害,以及防护工作。 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,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,地震次生灾害尤为突出,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都有不同 程度的表现。如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(7.3级),鞍钢因停电而铁水冻结,高炉停产;营口市水电设备破坏,全市停水、停电,城市瘫痪。
所以认清次生灾害的危害,及如何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,也应作为人防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,切实有效、更加详细的进行宣传教育。
三、做好学生思想工作,力争做到临危不乱,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。
要广泛教育学生在遇到诸如,地震、火灾、洪水以及用电等一系列的危害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敏捷的思维,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救与施救,确保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。但真正做到临危不乱,相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,所以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,以鲜活的实例生动的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,只有不断的强调,学生头脑里才会有较强的意识,才会在真正遇到灾害时,头脑里会想到些自救的方法。另外,有条件的情况下,最好能带学生参加一些模拟演习,如做一些简易的地震房、火灾现场逃生等等,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灾害现场,在整个演习过程中,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自救过程,并给以相应的指导。
这次汶川大地震随着时间的推移,必然会淡出人们的视野,走进我们国家的历史。在不可知的未来,不知道还会有多少自然灾害在等着我们。但是,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民族!也是一个“吃一堑,长一智”的民族!孙子兵法中说过:善败者不败!只有在灾难中吸取了教训,历史的悲剧才不会重演!
我们每一位人防教育工作者要牢记,我们的工作是拯救生命的工程,任重而道远。